471. 听雨斋读书记 2

辛德勇:讨论学术问题,不能带有个人
《冬心先生续集》序由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手写上版,并作跋文,详述书写缘起。
《冬心先生续集》两卷 是由弟子罗聘整理编辑、董理付印的。
【西泠八家另一位蒋仁,有“真水无香”印藏上博,长边款仰慕丁敬,另对于罗聘亲家薛铨不喜丁敬为“蜣螂转粪”,即不知天高地厚。
蒋仁颇痴气,得汉印“蒋仁”而改名,隐逸好佛。真水无香,有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之意。不知何故边款如此着尘。
金农画作常有弟子罗聘代笔。
蒋仁致敬丁敬,丁敬为金农好友,金农弟子罗聘,罗聘亲家薛铨,游离在朋友圈内外,各抒己见。】

朱其石,室名听雨轩,浙江秀水(今嘉兴)人,民国间海上知名画家。
【搜罗“听雨”遗迹;另网上搜索朱其石,均无听雨轩伴随出现,或有遗漏。】

杜泽逊:余家旧居滕县望冢乡陈楼村,家中有古槐,人称余家为“老槐树底下的”。今则老屋古槐久已不存,因以“槐影楼”名余书斋,用志怀想云。
【数年以《文献学》为伴,方知杜师斋名。曾想报考专硕,可惜能力不逮,给杜师发过明星片,得微信闲谈几句。又有杜师弟子入复旦,在古玩城经朋友介绍认识,曾告知杜师到复旦讲座,因事未能面聆。
滕县不知读音,是电脑拼音的苦,于是查“和 腾 相近的字”寻到(专业名词是形近字)。】

《泽泻集》,苦雨斋小书之三,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9月初版。
周作人的斋号有苦雨斋、苦茶庵、苦住庵,还有药堂、锻药庐等,脱不开一个“苦”字。
温源宁:周先生的书房,和主人一模一样,整整齐齐,清清楚楚,处处无纤尘。墙壁和地板,有一种日本式的雅趣。陈设是讲究的,而且,桌椅或装饰品,不多不少,恰到好处。这里一个座垫,那里一个靠枕,又添了舒适之感。
梁实秋:书房,很爽亮,有一张大书桌,桌上文房四宝陈列整齐,竟不像是一个人勤于写作的所在。横匾“苦雨斋”三个字是沈尹默写的。斋名苦雨,显然和前院的积水有关,也许还有屋瓦漏水的情事,总之是十分恼人的事,可见主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。
1923年11月5日,周作人作《雨天的书·序》,说:“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,因为是冬天了,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,只是蜘蛛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,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,天色却非常阴沉,使人十分气闷。”转年7月,又作《苦雨》:“早上五点钟,赤脚撑伞,跑到西屋一看,果然不出所料,水浸满了全屋,约有一寸深浅……”。”
【“苦”原来不是禅意,而是苟且
情感,更不宜怀有本民族或本国文化必要优于人的狭隘情节。就书籍出版印刷而言,古代朝鲜的铜活字印刷,不管是在行用时间的早晚,印刷技术的完善,还是印书的份额、数量和普遍性上,都要大大领先于中国,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。
【学术如此,文体娱乐概莫能外,盲目狭隘的讨好情绪获利,吃相不好看。】

蒋氏刻《草窗韵语》雕版中所缺失之版,已聘请扬州注明刻工陈义时先生补刻,即将完璧。为了与原刻有所区别,补版的左下角均刻仿宋版小字“煮雨山房补勘”。
【姜寻 煮雨山房艺术总监,模范书局创始人。2022年1月16日,姜寻因意外身亡。
“他是库房搬书的过程中意外身亡。”姜寻夫人邢娜说。目前,她在努力维持模范书局的正常营业:“因为姜寻以前曾经说过,‘如果哪一天我不在了,希望模范的品牌一直在。’”
扬之水:说他把书店开到了天堂,是悲伤的祝福。而把天堂一般的书店品质,留在了每一个爱书人的思念中。】

发布者

ningqun

心中无事一床宽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