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13. 借书记(十三)

断了很久的一个log,可能是太多想写的内容,也可能是心有旁骛,见一样爱一样,然后狗熊摘苞米。

差不多每个月跑一次,之前几次,以印谱为主。年初报名考核,最终进入上海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序列,几轮培训,对玺印产生了很强的兴趣。甚至弄了点印材,给自己和孩子各凑活了几方印!

有实践就有学习东西,把上图能找到的印谱,包括估计阅览室的原钤印谱大致翻了一过。好处是差不多能认字了,不好的地方是,技能树处处发芽,没有什么专精!

总算告一段落,回到兴趣,本次借书主要是古玉和古籍。

1.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正
《读书敏求记》大概是古籍目录学的一座丰碑,书本身也有很传奇的故事,这些年各种读书笔记体短文几乎没有不提到这段往事的。大意是说书的作者无意外穿,而密友借观看之由,找机会雇十余抄手拷贝了一份,这份秘笈才得以流传。当然,内容本身过硬,否则光有故事,也只能网红一时吧?据说现在所谓的网红品牌,各领风骚三五年,观察下来,还真是如此,百年老店的愿望也只是炒作的一个话题而已。

2. 智识的生产技术
最近一段,常看到关于卡片笔记的推介。自身对于笔记天然敏感和好奇,大概是因为无论学习还是工作,对自己的记录从未达到满意的程度。两本书经常被提及,那本很红的就不去说了,这本被我盯上,借出翻了下,感觉有干货。如何学习的学习,应该持续终身,否则事倍功半,甚至半途而废。

3. 长江流域玉文化
杨建芳先生的论文,读过玉文化论丛,非常服气。无论是从流俗的玉器鉴定,还是象牙塔内的玉器研究,杨先生可称泰斗,而且还打通二者的界限,雅俗共赏。

4. 杂拌儿
俞平伯先生的文集,有周作人的背书,高山仰止。

5. 古玩经眼录
蔡国声先生早年的一些文字,比后来被架上神坛后的东西,显得更实在和接地气。

6. 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
看这些书时间长了,就觉得还是文字最重要。图片有时会有更直观的感受,但是忘得也快,现在更喜欢看些不带图的书。徐州博物馆主编,谈及汉玉出土资料,大概徐州狮子山和广州南越王墓是两个绕不过去的重镇,这本书会重点读。

顺便约了上海图书馆古籍阅览室,还是比较老式的风格,进门要求用参考阅览证(押金1000)换铜牌。然后检索后填纸质索书单,拿到书不能拍照,只能复印,费用倒是厚道的1元,但善本不可以复印。借三种古玉图录,原始拓片,其中一种是善本,被告知不能和非善本同时阅览,只好放弃。索书处另外告知有午间休息,另外,如果有雨,则善本不能调出。虽然此前曾进来过几次,调到善本,还是第一遇到,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放弃,午后需要去公司处理事情,留个念想下回再来吧。

发布者

ningqun

心中无事一床宽

《413. 借书记(十三)》有20个想法

    1. 是的,损耗来说,是复印问题更大。不过即便是公藏,也是有私心的,拍照可以无节制,甚至高清到彩色,复印可以做些限制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