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16. 发票

依稀记得说过这个事儿,但看了下记录又没有。不过想来是最近半年的点滴,提过也已经状况不同,不太会重复。

开始关心发票,是今年公司包税制,变更为查账制,其实有什么不一样,不太懂。但是财务每回见面,都心急火燎地说尽量把发票都拿回来。

此前为了专票可以抵税,电商购物自动也就开具了。这回普通发票也要派用场,本想无论网上还是实体,购物索要发票是正当权益,平时留意些也就可以了。后来才发现开票结合了互联网和微信,远远复杂于过去,自己想简单了。

某回吃饭结束索要发票,打了个带二维码的小单,告知扫码,只提供电子发票。只好拿着手机小票一通操作,需要自己填写单位名称税号,弄到最后一步,告知要存入某 …… 阅读全文

415. 有时觉得个人努力 经不起时代变革

题目大了,实际是个小事情。上次说了下,很多百度和bing都搜不到的内容,在微信里反而能找出来,几家垄断格局,实在对不起互联网的初衷。倒也算最近的热点,据说二马开始和解交融,私下觉得,真的互相开放,老马占很大的便宜。

小事情也是关于老马家,十几年前太太脱离外贸童装体制,利用源头工厂熟悉的优势,把淘宝店做得风生水起。也能照顾家里和两个孩子,也是因为这个,所以开了两个店,同一个身份证,并不限制的。

后来微信异军突起,客户都觉得淘宝太重,直接要求微信看图转账下单这样。太太也觉得这样省力,毕竟淘宝那种上新,复杂程度一日甚于一日,花样百出,又不是团队操作,弄起来很累,一段时间后,淘宝店也就慢慢荒 …… 阅读全文

414. 知识的隔阂

查一个字,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的斋号,因为买到老先生用过的笺纸,古匋文集锦 经埶楼。

古匋文集锦 很容易就查到了,成书后名为《古匋文孴录》,顾廷龙先生在古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,年青时搜集、研究出土战国陶文的成果,书稿为其亲手摹录字形、并加以考释而编成。顾先生是著名古籍版本学家和目录学家,青年时代一直对文字学比较感兴趣,曾自言,若不是从事图书馆工作,他也许会从事古文字研究工作。

不过后面这个斋号就比较费劲,中间这个字眼熟,却不认识,当然也无法电脑输入,因为不会五笔。按马未都先生说法,一个字不认识,你放大看,使劲看就能认识了?这是针对文物鉴定,专家离老远看一眼就断定物品是真是假, …… 阅读全文

413. 借书记(十三)

断了很久的一个log,可能是太多想写的内容,也可能是心有旁骛,见一样爱一样,然后狗熊摘苞米。

差不多每个月跑一次,之前几次,以印谱为主。年初报名考核,最终进入上海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序列,几轮培训,对玺印产生了很强的兴趣。甚至弄了点印材,给自己和孩子各凑活了几方印!

有实践就有学习东西,把上图能找到的印谱,包括估计阅览室的原钤印谱大致翻了一过。好处是差不多能认字了,不好的地方是,技能树处处发芽,没有什么专精!

总算告一段落,回到兴趣,本次借书主要是古玉和古籍。

1.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正
《读书敏求记》大概是古籍目录学的一座丰碑,书本身也有很传奇的故事,这些年各种读书笔 …… 阅读全文

412. 离线记录文字的手机工具

昨天半夜爬起来看球,后段相对乏味,脑子开着小差想起两个事情。刚想记下来,发现本子放在里间,进去担心影响家人休息。拿起手机滑了两下,却没有可以直接离线记录点文字的工具。

晚间通常为了避免打扰,都开了飞行模式,设定好后不让自己提前打开。脑子里翻了两圈,想不起来苹果有什么自带工具,比如notepad这种羽量级应用。手头的几个笔记软件企鹅的小程序,好像都是要在线。

原先小米系统里有个类似postit的小工具,很好用,因为打开快,记点文字方便友好。但不愿意为了临时记录再去装个app,毕竟不是重度使用。有度曾经很自豪地和朋友说,app装个十个左右,公众号关注五六枚,后来一一打脸。提供方恨不得把所有网页应用app化 …… 阅读全文

411. 去古玩城开店

准备工作不算太多,毕竟喜欢玉器古玩小二十年了,时常和圈里的朋友喝茶交流,有些买卖生意来往。不过还是忙到需要重启备忘录,大大小小的文件和钱财来往,两三件事情同时在线。往往做一件事情时,突然想起迫在眉睫的另外一个事情。多年前在一个GTD群里呆过,看他们很认真地准备本子,做格式,觉得大惊小怪,现在想起,还是应该学一些,然后养成习惯。

说起来有些突然,六月份和朋友聊天,说经济不景气,玉器行业也不能幸免,然后也有几个店在转让。心里一动,他是在上海福州路中福古玩城的,记得几年前一铺难求,转让费开到七位数。模式的转变加上疫情影响,确实不容小觑。好奇问了下转让事宜,当天就跑去闲逛喝茶问行情了。

好 …… 阅读全文

410. 上海博物馆 中国古代玺印馆 (上)

讲座后面两天,看到导览时间表,去实地听了两回。

捋了一下,基本是按照上海博物馆玺印馆展品布置的路线,来组织讲座或导览。读孙慰祖先生的《中国玺印篆刻通史》,也是这个顺序,和其他篆刻类的书籍颇有不同。有上博特点,一脉相承。

孙先生,在几个纪录片见到。前者是《西泠印社》的纪录片,后一个是韩天衡先生的早年记录短片,孙先生是编剧之一,字幕别出心裁用了印章,精。

阅读全文

409. 借书记 (十二)

上一篇是19年4月,编号314,现在是21年6月,博客编号过了400。果然挖坑容易,续坑难,不知道要不要把锅让疫情来背。两年里其实还是借过几次书的,不知为什么,或者没想起来,或者选择性无视,因为除了描述书的名字,也没有特别的,值得记下来。用了这么个长句,除了掩盖懒之外,实在不知道如何剖析自己了。

当然疫情也有影响,借书到期不还免除责任,一下子象摘了紧箍咒的猴子,没了顾忌,书插到架子上,简直和自己临时起意一堆一堆抱回吃灰的没什么两样。

说回来,年初来到一部民国古书,宋哲元给母亲祝寿,名人祝寿的各种对联字画四册。本想花点功夫找些资料,一一注明弄篇东西,特意跑到上图参考搜了半天找了一堆书,但是做了 …… 阅读全文